新闻中心

汽车业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记2018中国汽车论坛
 时间:2018-05-15 08:54:44 来源: 中国汽车报 点击: 

  编前:2018年是我国践行“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汽车产业同样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4月25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汽车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新时代、新趋势、新策略”,就汽车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广泛讨论。

 

  “中国新能源汽车要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成长、在创新中壮大。”4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在2018中国汽车论坛上,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出了期望。万钢强调,进入新时代,要扎扎实实地落实新政策,发挥创新优势,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并肩、锐意创新、发奋图强,在新能源汽车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中,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目标。

 

  汽车业面临新竞争

 

  “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中国汽车产业,越来越显示出巨大活力,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所言,当前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变革,这些变革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挑战。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高级经理张弛表示,改革开放给汽车行业争取了30多年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很大支持和保护,但现在企业、行业需要“长大成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上生存。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谈及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时表示,越来越多的相关方参与到由消费者体验驱动的去中心化网状生态圈中,改变了传统的链式产业格局。

 

  当前汽车行业出现新的消费趋势、新的产业布局和商业模式,这些将形成新的产业竞争环境。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祖似杰强调,科技进步、行业变革正深刻影响着国际国内汽车产业,例如产品多样化、制造空心化越来越明显。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则表示,做大做强技术创新型企业,扶持发展技术核心型的企业,是我国加快制造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汽车行业需要加快制造升级,这同时也是车企改革的动力,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赵长江如是说。

 

  行业中涌现出的新造车企业为行业带来了变革和生机。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认为,汽车驱动形式以及出行生态的改变是造车新势力对行业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造车新势力要在新的行业变化中找准定位。”夏珩表示,小鹏汽车将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方面寻求差异化竞争力。

 

  主动求变适应新开放

 

  董扬表示:“面对新变革,我们要实现三大转变,即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从以学习为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从产品制造为主转向为用户服务为主。”当前,汽车行业在加速变革的同时,也迎来更加开放的竞争格局。

 

  万钢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开放和创新,将在国家新一轮的开放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对外开放度更大的同时,我们鼓励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电动汽车。”万钢说。多位与会人士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全面开放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分成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主动适应行业变化,主动改变而且具备改变能力的汽车公司;第二种是坚持传统思维,不主动改变或者想改变而不具备改变能力的汽车公司;造车新势力则是第三种汽车公司。”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这三种汽车公司在汽车行业同时展开竞争,最终谁能胜出,取得成功,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靠传统思维在汽车行业很难取得成功。

 

  开放合作是必然趋势

 

  身处开放的市场和投资环境,车企必须进行新尝试。赵长江介绍,比亚迪在去年正式提出,全面开启造车新时代,以国际化、电动化、智能网联等核心优势,从研发到制造不断地创新升级,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张弛则认为,包括北汽集团在内的很多传统车企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而提升自主板块新陈代谢的能力是北汽未来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全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拥抱未来探索新出行模式。”张弛说。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慕容特认为,面对新变革,中国汽车企业需要在充分竞争中有国际视野。这与董扬的看法不谋而合。“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发展与世界同步,特别要重视各国企业间的合作。”董扬说。

 

  “虽然整车企业仍然控制着以车辆为中心的业务,但与出行相关的其他领域则迎来了非新竞争者。”冯兴亚表示,未来,汽车企业必须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整体移动生活价值服务,要与行业内外的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建立新型的伙伴关系,以抱团合作代替单打独斗,以共赢代替对抗性竞争。

 

  未来的竞争已经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生态圈的竞争。祖似杰表示:“这个生态圈不是一家企业可以建成的,车企要做的是加入这个生态圈,协助圈内的其他主体,为消费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范炘也表示,车企要融入生态圈,找准定位、合作发展。李书福强调,为了确保下一代科技成果的商业可行性,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广泛联合的可能性,而不是回避现实,自我封闭。

 

  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挑战重重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自2010年起,我国政府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出了一系列补贴和扶持政策。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和各方面条件的不断完善,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彻底退出。身处“后补贴时代”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挑战。

 

  在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电网处副处长谭洪江看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八个方面的问题,分别为充电桩利用率不高、标准体系不完善、布局不合理、配套服务缺失、互联互通水平不高、车企参与度低、新技术研发不足以及相关扶持政策滞后。对此,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晓民以自身企业实践为例,提出车企、桩企、政府和消费者应共同建立起新能源汽车的生态系统。

 

  在未来的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将极为残酷,打造可靠的、安全的、智能的、个性化的产品应成为汽车企业的重中之重。江淮汽车技术中心新能源乘用车副总经理夏顺礼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过渡阶段,但当下的新能源汽车也还不成熟,对此,各大车企仍需协同并进,以创新驱动,持续不断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给我们带来了全新出行解决方案。”新思科技汽车战略副总裁Burkhard Huhnke在谈到出行模式变革带来的挑战时表示:“软件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新能源汽车需要配备一套安全、有保障和高品质的汽车设计体系。”

 

  智能网联大戏还得看中国

 

  相较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浪潮来得更猛。美国智能交通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hailen Bhatt提出,美国有很多州都在积极进行智联网联汽车发展相关工作的部署,例如加州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中长期出行愿景工作组负责人三崎匡美介绍,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全世界都可以看到日本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在产学研方面的一些合作成果,例如无人驾驶汽车的展示。

 

  不过,工信部装备司汽车处副处长马春生认为,中国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更具优势和潜力,原因在于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幅员辽阔催生了多样的出行需求。此外,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新能源汽车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最佳载体。奇点汽车创始人、CEO沈海寅更为乐观地将2018年称为中国汽车的奇点年,原因在于整个行业的市场环境和机制大力改革,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势必给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拥有诸多积极探索和实践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出行解决方案的载体是汽车,作为出行解决方案载体的制造商,我们没有理由做旁观者,没有理由不研究探索出行。”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良如是说。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院长黎予生表示,除了在底特律设立美国研发中心以外,长安汽车正在积极寻求更多智能网联技术领域的合作伙伴,包括腾讯、华为、百度和科大讯飞等。江淮汽车技术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院长李卫兵则介绍道,经过调研和分析,现阶段用户对更高水平智能化和更人性化的自动驾驶需求非常强烈,汽车企业应采用更为经济的方案,解决用户的三大痛点——长时间驾车带来疲劳、停车和取车难以及拥堵情况下单车道跟车的耗时耗力。

 

  除了电动化,节能环保还有更多可能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部门,特别是生态环境部,在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推动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贯彻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生态环境部大气司机动车处处长汪涛提出,近几年通过大气污染治理,每座城市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减排下降幅度都非常大,唯有氮氧化物与过去几乎持平,经过分析得出结论,这与机动车尤其是重型柴油车和工程机械有着必然的联系。基于此,机动车的节能减排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作为机动车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汽车企业责无旁贷。但面对当下不少汽车企业只走纯电动汽车技术路线的现状,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舟的观点是,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加强节能汽车发动机核心技术和高性能混合动力专用系统的研发;另一方面,应在纯电动汽车的模块化平台和电池技术两大领域展开布局。

 

  具体到混合动力系统,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彩云指出:“混合动力技术或许并不是节能减排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但至少是未来10~15年内最现实的一个选择。”在商用车领域同样如此,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划部部长李云强指出,新能源汽车面临安全性、充电桩建设、电池技术和可靠性等问题,短期内依然无法替代内燃机动力,因此,商用车企业需坚持把传统动力做好,同时进一步加强商用车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储备。

 

  正如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金先扬所说,替代汽油或柴油成为汽车动力的并非只有电能一种,甲醇同样能实现机动车的节能减排,作为环境友好型能源,甲醇很安全,其燃料特性也非常优秀,加上当前的技术瓶颈已经得到突破,吉利应积极推动甲醇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据意大利汽车工业协会主管江麦珂介绍,在意大利已经实现了较高比例替代燃油车的使用,达到了11.7%,汽车燃料主要为压缩天然气和液压石油气。

 

  编辑:陈伟

天津武清汽车产业园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市武清区汽车产业园云景道1号 www.tjaip.com     电话:86-22-22902290/59678696    传真:86-22-229022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经营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0003951号 技术支持:滨中科讯

津公网安备 120114020008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