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谭旭光:中国重汽2025年前全面实现60万辆销量目标
 时间:2019-11-29 09:13:01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点击: 
  发展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国重汽在过去的一年中走出了一条坚定不移抓改革、心无旁鹜攻主业的发展之路,推动了中国重汽向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的目标昂首阔步。
 
  11月24日,以“新时代·新重汽·新跨越”为主题的中国重汽集团2020年商务大会在济南召开,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提纲挈领地向大家回答了“过去一年我们干了什么”“我们的营销系统正在发生哪些变化”以及“中国重汽如何为大家创造更大的价值”三个问题。

  “过去一年我们干了什么”
 
  “2019年是中国重汽集团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非常热闹的一年。”谭旭光表示,中国重汽是一个在全球很响亮的中国重卡品牌,也是中国重型汽车的摇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国有企业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
 
  “因此,我们新的一届班子,先以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机制,初步形成了年轻化、知识化、国际化的团队。这是我们改革突破做的第一个事情。”谭旭光介绍,中国重汽在人事改革中进行公开竞聘、优胜劣汰,打破了传统化封闭机制;在未来发展业务中,剥离辅业,心无旁鹜攻主业,一定要把全部精力聚焦在重型汽车的发展创新上。
 
  其次,在降本增效上,中国重汽在过去的一年建立了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强化预算管控、费用归口管理,导入价值工程理念,各项费用大幅度降低。谭旭光表示,降费用的目的是提高公司的成本竞争力。过去中国重汽接待费一年7000万,今年降到1000万。“我们各种采购都纳入招标体系,透明管理,并且对4500家供应商进行全面整合,全面取缔单一供方,使采购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同时通过降低成本,逐渐加大了对市场支持和研发上的投入。”谭旭光说。
 
  第三件就是创新“造血”。谭旭光介绍,中国重汽通过研发系统改革提升了产品性能和知名度,逐步实现由价格驱动向产品驱动的转型。他认为,一个企业创新的主体是产品,市场的地位是产品,没有产品的市场地位,这个企业就没有地位。“因此,我们集中火力从今年二季度对产品进行了整顿,全面梳理了产品,集中研究我们的‘造血’功能。”谭旭光补充。
 
  第四件大事是生态优化。谭旭光认为,重汽人要聚焦精力研究市场和产品,而不是研究人,把内耗的力量转化到市场去。他提出,中国重汽一定要坚持客户导向、结果导向、问题导向,全面落地‘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的核心价值观、‘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以及‘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效率文化。目前,优化生态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已初步建立了思想统一、激情干事的良好发展生态。
 
  “营销系统迎来重大变革”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在上述一系列改革的前提下,中国重汽的营销系统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改革的脚步让我们更加贴近市场,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实现了对产品研发的有效输入。”谭旭光指出,重汽一定要强化营销指挥部、参谋部作用的发挥,充分赋权,市场下沉,“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决策”。
 
  同时在考核奖励中,导入KPI考核体系,以业绩论英雄,奖惩分明,坚决调离公司中层以上干部直系亲属,保证营销队伍每年优化、淘汰、置换10%。
 
  此外在精细化管理中,中国重汽销售系统全员参与流程再造,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提升营销管理信息化水平。“今年底我们要全面升级销售、服务一线通管理系统,实现无纸化、全过程、多平台互通、PC与移动端协同。”谭旭光说。
 
  “2025年前全面实现60万辆”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在改革和突破中,中国重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据介绍,今年11月份,中国重汽的订单总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2025年前,我们要完成重卡国内销售20万辆,中轻卡国内销售20万辆,轻型商用车20万辆,全系列商用车2025年前实现60万辆。”面向未来,谭旭光再次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战略方向。
 
  中国重汽将如何实现目标?如何为经销商创造更大价值?谭旭光表示,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完成重组后,不管是潍柴动力发动机,还是法士特变速箱,亦或是汉德车桥,都将会为中国重汽提供支持。
 
  谭旭光表示,下一步,中国重汽将继续强化客户导向,持续优化商务政策和响应机制;继续优化营销网络,打造深度融合的命运共同体;继续做强亲人服务,建立敏捷、高效、完善的服务体系。
 
  “我们将配置更优质的资源,全力推动市场点单制,客户要什么就给什么,为用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高端产品。”谭旭光最后说。
天津武清汽车产业园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市武清区汽车产业园云景道1号 www.tjaip.com     电话:86-22-22902290/59678696    传真:86-22-229022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经营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0003951号 技术支持:滨中科讯

津公网安备 120114020008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