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2017:汽车产业在政策指引下继续前行
 时间:2017-01-06 15:35:48 来源: 中国工业报 点击: 

  尽管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和理想的政策规划,但汽车产品毕竟是一种早已融入社会并由人来使用的可移动之物。在现实中,汽车与环境污染、交通堵塞、温室气体排放都脱不开干系,这也就意味着汽车的未来必须要在与人类和社会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寻找空间。

 
  与国家各相关部委、管理机构不断制定规范和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路不同,一些地方政府却在干着与相关政策不一致的事情,限购、限牌、限行,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录车型不按国家政策执行,二手车限制迁入,再制造领域的旧机、旧件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逆向物流,等等。在绿色循环经济已经在全球发展至深的背景下,国内与汽车产品发展一些背道而驰的路数也都展现在人们面前。不仅如此,还可以肯定预期的是,未来在某些大城市拥堵费的收取也即将上演。
 
  与钢铁、煤炭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相比,汽车的支柱产业作用更加明显,上、下游产业链的带动作用也远远大于几乎所有其他的产业。让老百姓多少有些不能理解的就是,既然是支柱产业,既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原来可以敞开购买时存在一些使用中的不方便也就罢了,现在不仅汽车的使用环境更加艰难,而且在某些地区对于一般车的正常需求却成了一件想买都办不到的事情了。这些反映和体现出的实际就是车与人与社会的不和谐。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显然,在整体汽车产业不断向绿色循环发展转型的同时,我们的汽车社会总体上也应当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否则,产业、产品与社会脱节,在汽车相关产品使用受到限制的同时,反过头来影响的肯定还是汽车产业本身。当然,在资源、环境条件等都不能完全满足人们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地改变一些边际条件、施行一些相对柔性的限制性措施,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员,大多数人也是会理解的。
 
  既然已经有了各种不同的限制措施,那么市场当然也不会自然生长,它也会按照相关的限制条件而寻找可生存的土壤。在这种背景下,一个符合经济规律的现象就是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即所谓梯次市场的形成。也正是在这种经济规律作用下,才使得汽车中各个档次的产品都有人青睐。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自主品牌才能在梯次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沃土,并且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当然,一个更为典型的现象是,与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房价的居高不下有些类似,由于限购、限牌政策的干扰,被几乎所有人称为未来汽车产业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汽车,也几乎成了一线或二线实施限购、限牌政策大城市的独有产品,纯电动乘用车在实施限制措施城市的占有率高达90%以上,这已经又几乎成为可以使所人有都闭上嘴的数据。哈哈,新能源汽车就是为大城市所准备。
 
  怪不得国家百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计划在不少省市进展不快。几乎可以这么说,在既非限购、又非产地的一些城市,如果没有足够的压力,让地方政府推动新能源汽车落地的动力从何而来?现在我们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在传统汽车市场并没有什么阻力,而在发展前景无限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始终存在着看得见但躲不开的黑手。
 
  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契机从何而来?在中国这样一个经常要自上而下行动的国度里,政策当然也会再次成为让行业持续形成压力并不断前行的动力。
 
  中国工业报记者注意到,不久前国六排放标准的推出,即在一定程度上使汽车相关企业再一次形成压力。在全球环境意识渐趋统一的大背景下,在国家意志和国家利益的大提前下,汽车行业当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地飘摇于自身所习惯的节奏之中,紧跟大部队的脚步基本上就成了不二的选择。
 
  同时记者也观察到,在年底工信部等四部委刚刚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也不要只理解成是一种单纯的国家补贴额的变化,更深的层次应该还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之策。
 
  与国六标准、补贴退坡政策相一致,以往的油耗限值政策也好,现在的技术总路线图、新能源双积分制也罢,其实背后所蕴涵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发展的意图也是不言自明的。现在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不前进即将被淘汰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不准或前进的步伐不快即有从行业出局的可能性。对政策不过敏,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今后对相关企业而言不仅是发展好与不好的问题,更严重的将面临生死存留的问题。
 
  可以想像,未来的汽车产业,由于政策、环境以及其他产业的介入与相互融合,将使得汽车有可能不再是原来我们熟识的那辆汽车,道路也可能不再是我们常常走过的道路,但是新老汽车人实现汽车梦想的心应该不会改变。
天津武清汽车产业园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市武清区汽车产业园云景道1号 www.tjaip.com     电话:86-22-22902290/59678696    传真:86-22-229022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经营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0003951号 技术支持:滨中科讯

津公网安备 120114020008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