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中汽政研:俄乌冲突对汽车产业的影响研判及应对建议
 时间:2022-11-14 15:49:29 来源: 中国汽车报 点击: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产业变革期。持续200余日的俄乌冲突局势仍不明朗,而冲突对全球地缘政治、经贸格局、能源安全、双碳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等均已造成冲击,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一、俄乌冲突进展及宏观层面的影响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西方国家对俄施加多轮制裁,涉及金融、贸易、交通物流、能源等多个方面。对重要基础设施的打击已成为最新目标,俄乌局势进一步升级。部分媒体、智库及相关学者等对冲突走势和结果做出预判,认为战争短期内结束、俄乌和谈等乐观结果已难以达成,俄乌冲突将呈现长期化态势。然而冲突对全球经贸、国际分工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等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显现。
 
  一是全球通胀加剧,经贸衰退信号明显。受俄乌冲突、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通货膨胀已蔓延至全球大部分国家。世界银行今年5月~9月信息显示,88.9%的低收入国家、91.1%的中低收入国家和96%的中高收入国家的通胀水平高于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均下调2022~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3年全球贸易大幅放缓,衰退风险加剧。
 
  二是制裁与反制裁冲击国际分工格局。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多轮制裁,部分行业头部企业陆续退出俄罗斯市场。俄随即启动反制措施,发布不友好国家和地区清单,实施贸易和交易限制等,并宣布对退出俄罗斯的跨国公司进行“国有化”管制。制裁和反制裁的博弈加剧了全球经济“裂化”,冲击产业链和运输体系,影响国际分工协作。
 
  三是全球能源市场震荡剧烈,欧洲能源危机加重。冲突爆发以来,全球油气价格猛涨,对俄油气资源依赖较大的欧洲受冲击尤其严重。全球原油价格曾飙升至139.13美元/桶,在美国干预下,全球油价现已跌回冲突前水平。电力、天然气价格也在不断上涨,8月下旬,欧洲天然气价格比去年同期高出10倍,欧洲多国“断气”危机仍未缓解。
 
  四是全球稀有金属及原材料价格出现波动。俄罗斯是多种关键原材料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其中钯、铂的产量分别约占全球份额的40%和10%;乌克兰高纯度氖气、氪气和氙气的全球供应份额分别约为70%、40%和30%。冲突爆发后,相关材料价格剧烈震荡。世界银行10月26日发布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展望》预测,2022年大多数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目前大多数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已从高点回落,但与过去五年的平均价格相比仍处于高位。
 
  二、对全球及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
 
  俄乌冲突持续蔓延将对全球汽车产业造成深远影响。短期内,缺芯问题继续影响汽车生产,全球汽车供应链压力和成本提升,影响世界汽车市场复苏;欧洲汽车产业电动化发展受阻,碳相关法案实施迟滞,利于中国企业的应对和走出去;中国对俄罗斯汽车出口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在俄当地的生产面临零部件采购压力以及产业政策调整的新形势。中长期看,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加速分散化、多中心化,地缘政治影响全球资本流向;欧洲并不会放弃碳中和目标,反而会继续支持工业脱碳、能源转型和清洁技术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先优势将会进一步扩大,但随着出口高速增长,可能会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近期影响
 
  一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芯片和线束供应,冲击全球汽车生产。俄乌两国是欧洲汽车零部件及全球原材料的重要供给国。冲突爆发进一步冲击了本已饱受缺芯困扰的全球汽车业,氖气断供及钯金价格震荡对芯片生产造成影响。根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数据,截至今年10月23日,欧洲因缺芯导致汽车产量减少达110万辆,全球已累计减产约361.6万辆,中国因缺芯造成汽车减产17.3万辆;预计2022年全球因缺芯汽车减产将达426.2万辆,全球汽车芯片供给不足仍将持续至2023年之后。汽车线束方面,乌克兰是欧洲重要的线束产地,德国汽车行业80%的线束采购自该国。冲突爆发后,大众、宝马的部分欧洲工厂一度因线束供应中断而停产,截至9月线束已部分恢复供应。
 
  二是进一步增加了全球汽车供应链压力和成本,阻碍全球车市复苏。今年前8个月,美国和日本汽车销量分别同比下降14.8%、13.8%至916.3万辆、272.6万辆。而由于能源危机、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等不利因素的持续影响,欧洲车市已连续13个月下滑,俄车市降幅更大。欧洲车市总体供给受限,燃油车交付期延长,电动汽车销量也受到影响,进入增长减速期。3月以来,中国市场上比亚迪、小鹏等20余家车企也密集宣布上调售价以缓解成本压力。
 
  三是造成欧洲能源危机,导致欧洲碳相关法案实施迟滞,中国汽车行业将获更多准备时间。俄乌冲突直接造成欧洲的能源危机,此前被弃置的煤电等传统能源被迫重启,影响了减碳目标的推进,直接影响相关减碳和绿色转型措施的实施。欧盟2021年7月公布的“Fit for 55”法案成为法律的过程拉长。今年6月,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征税范围进一步扩大,但目前尚未将汽车纳入征税范围。如CBAM将汽车产品纳入征税范围,届时将削弱我国的价格优势。但能源危机导致欧洲该法案推进受阻,短期内中国避开了欧盟绿色壁垒并可保持电动汽车的出口优势,中国汽车行业也有更充足时间去研究应对措施。
 
  四是对俄出口下降,中国企业当地零部件采购及本地化生产受到影响。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市场需求大幅下滑,加之国际物流遇阻、金融结算不畅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未延续2021年对俄汽车出口的高增长。今年前9个月,中国对俄汽车出口8.46万辆,同比下降0.12%。根据俄汽车分析机构Autostat数据显示,俄仅有约35%~37%的汽车零部件为本地生产,其余均为进口。中国车企近年来在该地区开展本地化生产,对本地供应链存较大依赖,汽车零部件工厂关闭、停产、产能转移均将影响中国车企在当地的产业链稳定和正常生产。
 
  五是俄罗斯汽车政策、标准密集调整,中国企业开拓当地市场面临新形势。俄工贸部为特殊时期制定了临时技术法规,降低了国产汽车的强制性安全和环保要求;积极推动平行进口合法化,放宽进口车辆注册要求;加大投资促进汽车零部件国产化,并启动特别贷款计划支持工业和贸易骨干企业。俄政府宣布恢复对汽车行业总额达207亿卢布的消费刺激措施,并提供购车补贴。6月,俄工贸部修改了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设施要求,规定充电站必须满足中国标准GB/T,而欧洲标准CCS2和日本标准CHAdeMO列为可选项。8月,俄启动了2035年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将汽车产业特别投资合同的适用期限延长至2033年底。
 
  (二)中长期影响
 
  一是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割裂的风险,中国面临更为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俄乌冲突进一步增加了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俄可能逐渐脱离全球产业链条,被迫迈入汽车产业完全自主发展及与周边汽车产业基础较好的“友好国家”深度合作的发展路线。中长期看,中国汽车企业会同样面临美西方国家的“脱链”制裁影响。美西方国家为牢牢把控全球产业链主导权和本土供应链安全,持续限制和削弱中国获取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高新技术和设备以及进行国际合作方面的能力,对电池制造、电池原材料以及芯片研发生产等进一步强化管控。
 
  二是部分欧洲国家调整碳中和目标,包括汽车产业在内,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获得更多弹性空间。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丹麦、奥地利、荷兰、英国、法国纷纷调整各自的碳中和目标。面对持续的能源危机,欧洲其他国家有可能相继调整其部分行业甚至碳中和整体目标。但从长期看,欧盟不仅不会放弃碳中和目标,还会通过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继续支持工业脱碳、能源转型和清洁技术的发展,并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摆脱对俄能源进口依赖的关键路线。作为“双碳”提出者的欧盟率先调整碳中和目标,将使中国汽车业在推进低碳发展方面获得更多弹性空间。
 
  三是俄乌冲突持续,地缘政治及中欧关系影响全球资本流向。俄乌冲突加大了地缘政治风险,直接影响中欧以及“一带一路”投资合作,如黑海沿线的中欧贸易、中国对俄乌的贸易投资合作。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冲击全球金融、跨境支付清算、货币等体系,特别是欧洲能源危机将影响全球资本流向,向更加稳定和值得信赖的地区或本国境内流动。俄乌冲突以来,不少欧洲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大了在华投资。但世纪疫情影响和中国国内疫情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美日等吸引制造业回流等多重因素,也会影响全球资本流向。中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拥有强大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俄乌冲突也对欧洲车企和产业链企业深化在华投资带来积极影响。
 
  四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中期出口规模有望保持增长,长期仍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及各种贸易壁垒。由于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对外依存度较大、生产附加成本过高、能源供应紧张,冲突爆发后,欧洲车企综合成本和经营压力上升,生产和运营效率整体落后于亚洲车企。中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超六成销往欧洲。若冲突持续,将严重削弱欧洲本土车企的竞争力,中国品牌对欧洲新能源汽车综合竞争优势将扩大,中期有望延续增长势头。长期看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纳入汽车产品的可能性很大。随着汽车出口大幅增长,中国面临出口壁垒将不断增多。
 
  五是长期看中国企业有望抢抓本地化发展机遇,若俄产业环境持续恶化将冲击当地中国企业发展。雷诺、依维柯、丰田、日产、福特等外资车企纷纷停产或退出俄市场。长城、奇瑞、一汽等中国车企加大对俄新车投放力度。同时,中国企业加快提升对俄零部件供应能力建设,长城和奇瑞等均已扩充当地备件库。截至目前,中国品牌企业在俄营销网点已增至733个。随着外资车企撤离以及俄车市跌幅放缓,中国品牌车企在俄本地生产、营销网络、产业链发展水平以及市场份额均有望提升。中国车企曾因克里米亚战争影响在俄遭遇重大损失,如美西方国家继续实施制裁,或俄政坛动荡及汇率持续走低等投资及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车企在俄业务将遭遇重大冲击。
 
  三、政策建议
 
  俄乌冲突发展前景仍不明朗,大国博弈、能源危机、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等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原材料、芯片等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将动力电池等原材料和部分汽车芯片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适度加快国内关键原材料的开发利用;效仿美加日韩澳等国建立“矿物安全伙伴关系”。加快制定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及落地方案;鼓励整车企业优先采用国产汽车芯片;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在华建设晶圆工厂。
 
  (二)加快推动汽车产业低碳化、电动化转型,并采取更加稳健和多元化的措施。首先鼓励节能汽车、代用燃料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同步发展,促进能源来源、种类多元化,节能手段多样化。其次是着力持续夯实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市场、补能设施、法规标准、制度体系基础,既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又积极鼓励外资尤其是欧洲企业投资。第三是加强统筹协调,推动汽车上游下游产业链各环节协力、同步推进。
 
  (三)加强对外经贸谈判,创造更好的贸易条件。首先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国-海合会、中国-欧亚经济联盟等经贸谈判,将汽车产品列入重点降税产品清单。其次是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对接,抓住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加大市场开拓。第三是积极参与全球技术标准和法规制修订,深入评估、适时签署《关于采用统一条件批准机动车辆、装备和部件并相互承认此批准的协定书》(《1958年协定书》)。
 
  (四)研判形势,引导企业准确把握对俄及周边地区汽车产业合作的力度和节奏。帮助企业加强对俄罗斯及欧亚地区局势的分析研判。引导中国企业享受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等政策及零关税优势。支持推广中国标准。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物流、金融、人民币支付等问题和困难。
天津武清汽车产业园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市武清区汽车产业园云景道1号 www.tjaip.com     电话:86-22-22902290/59678696    传真:86-22-229022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经营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0003951号 技术支持:滨中科讯

津公网安备 12011402000817号